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21日说,俄方“不相信”丹麦、德国和瑞典各自对“北溪”天然气管线爆炸事件的调查,呼吁联合国发起调查。在俄方看来,相关信息和证据愈发明确指向美国为幕后黑手。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当天也在联合国安理会相关会议上发言说,“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在事发海域实施爆炸。
应俄方要求,联合国安理会21日开会审议“北溪”管道问题。涅边贾在会上说,丹麦、德国和瑞典中的任何一国都没有同意俄方参与调查,相关调查不仅不透明,而且意在“掩盖痕迹”、袒护美国。
2022年9月底,由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现泄漏点。各方普遍认为事件系“蓄意破坏”,丹麦、德国和瑞典各自对此发起调查。俄罗斯多次要求参与调查,但遭拒绝。今年2月8日,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说,“北溪”管道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实施,挪威军队参与其中。随后,更多报道和言论佐证赫什的说法。白宫和挪威外交部对相关说法予以否认,丹麦则表示“无可奉告”。
涅边贾21日在安理会会议上说,相关“确凿证据”数量之多甚于好莱坞大片演绎,“犯罪动机、犯罪者和犯罪方式都毫无疑问”。
当天会议开始前,丹麦、德国和瑞典向安理会提交联名信称,已向俄方通报调查的相关信息。然而,这一说法遭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直接驳斥。“有说法称他们(三国)向俄方提供了信息,这不属实,”波利扬斯基告诉媒体记者,“恰恰相反,我方获取信息的一切尝试都遭拒绝或无视。”
围绕对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俄方多次抨击西方国家试图悄然了结调查。波利扬斯基先前说,俄方希望安理会本周内能够表决俄方呼吁发起独立调查的草案。丹麦、德国和瑞典21日在联合信中说,调查迄今确定,“破坏行为造成的强烈爆炸”导致“北溪”管道受损,但“这些调查还没结束,因此没办法说明(调查)什么时候才能完结”。涅边贾强调,俄方“不相信”这三国的调查,但将“完全信任”由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牵头发起的独立的国际调查。
在安理会当天会议上,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受邀线上发言。萨克斯说,安理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国际调查是“全球优先事项”。
萨克斯当天以个人名义参加会议。他说,2022年9月“北溪”管道遭破坏是“国际事件”,对和平构成威胁。安理会有责任找出肇事者以伸张国际正义,为受害者寻求补偿,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萨克斯强调,“北溪”管道遭破坏,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对海底电缆、输电线路等跨境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许多欧洲国家最近已对海上基础设施安全表示担忧。有鉴于此,安理会对“北溪”事件进行调查是“全球优先事项”。
萨克斯说,迄今只有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据知情人提供的信息对“北溪”事件进行过详细讲述。赫什爆料说,“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实施的。美方声称赫什说法“完全虚假”,却未提供任何证伪的信息。
萨克斯指出,拜登等人在“北溪”管道事件前后的表态均显示出美方对“北溪”存在敌意,俄罗斯没有破坏“北溪”管道的动机。萨克斯说,“鉴于事件关乎全球安全,安理会应要求相关国家立即将调查结果交给安理会。”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2日表示,“北溪”天然气管线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中方认为对此事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并追究有关责任十分必要,支持加快调查进程,迅速查明事实真相。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应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去年9月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天然气管线爆炸事件举行了公开辩论。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已经在发言中表明了中方立场。”汪文斌说,“北溪”天然气管线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和能源运输动脉,其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也让许多欧洲国家的企业和家庭在这个冬季面临能源短缺的困难。中方认为对此事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并追究有关责任十分必要,支持加快调查进程,迅速查明事实真相。
汪文斌说,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国际机构,可以为开展国际调查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我们也注意到俄方就此提出一份安理会决议草案,中方表示欢迎。”
汪文斌说,如果不能查明“北溪”管线被破坏的原委和责任者,将给那些图谋不轨者更多可乘之机,认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刺激产生更多恐怖行径,使本已不稳定的全球安全形势受到进一步冲击。这与每个国家利益和关切息息相关。
汪文斌说,面对详实的材料和证据,相关国家一句简单的“完全虚假、纯属捏造”显然不足以回应来自全世界的诸多疑问和关切,更不意味着真相可以掩盖。“我们希望有关方面倾听国际社会希望加快调查、揭开真相的呼声,进行客观公正调查,维护重大跨国基础设施安全,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宁。”